诸葛亮出祁山。历史的聚光灯,此时全都打在了他的身上。

小说《三国演义》为了强化对读者的心理刺激,瞎掰说诸葛亮六出祁山。拜托,这祁山出一次,西蜀不知多少百姓身死家破,战争的成本很高昂,小小的蜀国,根本就出不起次六祁山。

诸葛亮只出了两次祁山,再加上一次北伐,基本上就把蜀国的战争资源消耗光了。在这三次规模性战争状态中,曾有过六次大的战役,所以被人附会成六出祁山。

战争资源消耗光了,也不能怪诸葛亮。这些战争资源就是不拿到战场上来用,也会被阿斗给啃精光。再者说,诸葛亮晚年,一个人能轰轰烈烈的发动六次大战役,这也蛮让人惊讶的。

先看看第一次出祁山的物资准备,诸葛亮准备了十万人的军粮、军服与刀、矛、盾牌、弓箭和箭头。此外,为了战争,他还命令李严移驻江州,让李严专门修筑一座城池。这城池肯定不是李严一个挖土垒砖,多少悲催的老百姓,放着正经日子不让过,被迫出来干这苦力活。

物资有了,连城都修了,诸葛亮坐下来,开始给阿斗写信。这封信,就是历史上有名的《出师表》,在信中,诸葛亮以父亲的身份,谆谆教导混帐阿斗,远小人,亲贤臣……但让人惊恐的是,诸葛亮却没有解释清楚什么叫小人,什么又叫贤臣,所以这个出师表感动了不知多少中国人,但谁也没法子照着做。

你根本就不知道何谓贤人,何谓小人,又如何亲之远之?可诸葛亮,他为什么不给小人贤臣,下个精确的定义呢?

事实上,阿斗正是遵从了他的教诲,亲贤臣,远小人。唯一的麻烦,就是阿斗把贤臣和小人弄扭劲了。亲了小人,却远了贤臣,结果搞得这么个蜀国乌烟瘴气,乌七八糟,让人不知说什么才好。

人的自我认知是很主观的。哪怕是再坏再坏的坏蛋,也认为自己是贤臣,别人统统小人。如果不事先界定小人与贤臣的区别,这种远小人亲贤臣就等于白说,甚至比不说还要麻烦。原本阿斗没有分别心,大家一视同仁,突然之间他要在臣子们之间,选择出贤臣和小人来,这岂不是难为死阿斗?

诸葛亮之所以不说,是因为他的智商太高,意识不到笨人的难处。诸葛亮没有说出小人和贤臣的区别,害得阿斗走错了人生之路,这说明诸葛亮只是一个谋略家,不是一个思想家,更不是一个教育家。

第一时间更新《三国一点儿也不靠谱》最新章节。

相关阅读

鼠疫

阿尔贝·加缪

初吻日记

鹿灵

异变13秒

东野圭吾

摩登时代

伊坂幸太郎

抵达之谜

V.S.奈保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