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棠春位于陶然亭附近,是一位官宦的私人花园。时值仲春,阳光明媚,满园奇花异卉迭相开放,花香浮动,芬芳四溢,和着暖风令人陶陶然。几处假山嶙峋,阴凉处渐渐生出青苔。鱼池泛着轻柔的波光,锦鲤在绿水中不时现出宝石般的身影。小鸟啁鸣,在枝头间唱和应答。一团团的蜜蜂,像淡淡的黄雾,不时在花丛中移动。

今天来海棠春观棋游玩的,是一群身着便服的朝廷官员和几个文人墨客。可见今天棋局的规格非常高,桐城公子的高贵身份也得到佐证。官员们的家眷衣饰华丽,矜持傲慢,也在花园里踏青赏春。

作为投资方,郭铁嘴和王师爷是每场必到的观众。按理说,嗜好围棋的穆尚书不应错过这强手对决的观棋良机,但他对华安安的品行深恶痛绝,非但不愿见到华安安,连他的棋谱也不愿翻看一下。他一再督促王师爷尽快赶走华小子,绝望的王师爷只好抱紧郭铁嘴的大腿,从这里寻求精神力量。

费保定把华安安引到一座八角亭,这里聚满了悠闲的官员。在费保定引见下,华安安不停对官员们施礼。多亏只是长揖,如果一个一个跪拜,恐怕棋局没开始,自己就晕头转向了。

华安安左顾右盼,很想再见见桐城公子的美女仪仗队。但他有些失望,在江湖上骄妄疯癫的桐城公子,此时却仪表斯文,温敦儒雅,身边连一个佳丽也没有。显然,在朝廷大臣面前,桐城公子的个性不敢过于张扬,那样会使他的父亲丢脸。

官员们听说这就是近日来,把北京棋坛闹的鸡犬不宁的扬州小子,纷纷投来好奇的眼光。有几个官员把费保定拉到一边,让他闲暇时领扬州小子来自家府中下棋。

费保定春风满面,悄悄对华安安说:“这些大官都嗜好棋道,你今天一定要赢,这才是扬名立万的好机会。以后不怕没有棋局,只怕你应付不过来。”

桐城公子牵着华安安的手,两人走进亭子。今天的棋局就在这里进行。

桐城公子爱慕虚名。他对待华安安这么亲热,是因为自己今天将成为北京棋界的救世主,而扬州小子将成为自己的垫脚石。他不喜好华安安,但是喜好自己的垫脚石。

华安安从桐城公子的眼神中看出,自己将是他今天的一道开胃大餐。桐城公子到处捕捉炫耀名气的机会,大餐今天一定要给他留下难以忘怀的深刻印象。

两人隔着棋台各自占位,先寒暄几句,互相吹捧对方的棋艺高超。

桐城公子说:“早在磁溪县,吾就看出华贤弟非池中物,今日果然一鸣惊人,名震江湖,引得各路豪杰纷纷奔赴京城,欲与贤弟一较高下,当真令人艳羡不已,赞叹不已。”

华安安说:“桐城公子的大名威震四海,我早就如雷贯耳。今天能手谈一局,真是华某三生荣幸,还望公子手下留情,给兄弟留一点薄面。说起各路好手来和我切磋棋艺,惭愧得很,我的压力其实很大啊。”

两人谦让一番,最后猜先,桐城公子执白先走。

桐城公子拱拱手说:“吾多年不曾执白棋,今日得贤弟谦让,吾就却之不恭了。”

华安安一脸纯真的微笑,请他落子。

棋局一开始,两人的一团和气就被北风刮得无影无踪。甫一上手,桐城公子就要杀棋。他的狂傲个性顿时原形毕露。

华安安吓了一跳,您怎么一点不含蓄?这也太迫不及待了,真当我是扬州炒饭呢?他思索了半天,忍了一下,单关出逃。他现在了解了,桐城公子是局部厮杀的天才,和他缠斗角力,绝没有好果子吃。

桐城公子每步棋都玄奥无比,隐含杀机。华安安费尽心思,才能勉强应付。照这样进行下去,迟早会吃大亏。华安安提醒自己冷静,决不能跟着对方的调子走,一旦进入对方擅长的路数,今天将必败无疑。

他想起费保定说的,给桐城公子一根骨头啃,这样会使他专注于一点,而顾不上其他要点。这是费保定掏过了学费才得出的结论。于是,他花费很长时间,构思了一个弃子方案,大胆地把四分之一的棋盘甩给对方,让他慢慢去思考对策。

周围官员有棋艺高的,见华安安丢掉这么大一块地方,都认为扬州小子必败无疑了。

果然,桐城公子锐利的目光盯着这块大肥肉,只想大快朵颐。这符合他的特点。

华安安在救援这一大块棋时,顺利地把桐城公子的棋封包进去,还留下无数枚硕大无比的劫材。

桐城公子又转战另半盘。华安安在这里又设置了弃子机关。他今天的胆子大极了。面对强敌,连续弃掉大块棋,这是他平常想都不敢想的。

通过对全局的把握来进行弃子,必须有全局构思的能力。华安安自从来到这个时代,他有过在局部或半盘“算死对方”的经历,但今天是进行全盘“算死对方。”这需要他展示自己临危不惧、举重若轻的魄力和无比强大的计算能力。

他敢于第二次弃子,是因为已经进行了全盘计算。在全面封包对方后,给自己预留下的空间,刚够维持微弱的优势。如果这里再被对方突破或是活出一块,自己将是大差的局面。他对桐城公子所有的突破和活棋手段进行了预算,在确定利用劫材宝库能粉碎对方的所有反击后,毅然弃子。

或许,桐城公子已经洞悉了华安安的目的,但他对自己的棋艺有着常人难以理解的自信。因此,他不慌不忙地吃掉华安安丢给他的肥肉,擦干嘴巴,然后怡然自得地动出预留在那里的伏子,引爆了第三块战场。

这是双方的背水一战。不仅是局部的死活,也不仅仅是这一局棋的胜败,更关乎到那路上络绎不绝,汗流浃背赶来京城的各路高手。一旦华安安杀棋失败,桐城公子将名利双收,那些高手只好望洋兴叹,各自打道回府了。华安安也将结束他在这个年代的围棋生涯。

华安安进行了自从下棋以来最为艰苦细致的计算。这次长考,他足足思考了一个半时辰,等于三个小时。观棋的人们都百无聊赖,纷纷离开棋局周围,自行找乐子去了。

只有费保定死守着棋局,苦苦思索杀棋的方法。他对华安安生出一肚子怨气。心想,让你用弃子战法,可是你弃的也忒多了,硬是把自己逼上了绝路。

费保定百思不得其解的是,华安安眼下棋力大涨,远不是以前那个只会利用势力围空取胜的吴下阿蒙了。只几个月工夫,他的棋艺提高这么多,难道是得到高人传授?

费保定算不清这里的死活,心情懊丧至极。他后悔自己没有早点下手,一心想做大赏金,反而白白失去良机,眼睁睁看着一千八百两银子落入他人手中。他恨华安安不争气,又骂自己贪心不足,脸上的表情变来变去,古怪极了。

华安安谋定而后动,开始落子。他算清了白棋在这里只有一个劫活,但是劫材却远远不够用,因此等于净死。如果白棋置打劫于不顾而强行活棋,那华安安早先弃掉的四分之一棋盘将死而复生。双方形成转换后,华安安能便宜两目棋。即便白棋不愿转换,放弃这里的劫争,那么收完官子,因为白棋多出一块孤棋,还完棋头,自己将以一子取胜。

听见棋子敲击棋盘的脆响,官员们又聚拢过来。

桐城公子走出了他活棋的鬼手。这是一步很有眩惑性的棋,华安安一旦应错,白棋将变成净活。不过,桐城公子失望地看到,华安安步步都是正着。很显然,自己的鬼手、妙手,都在扬州小子的算计之内。

桐城公子阴沉着脸,将手里的棋子扔回棋篓。他抹了一把脸,瞬间变成一副不计成败,阳光灿烂的笑脸。他拱拱手,说:“华贤弟棋才盖世,令吾眼界大开,今日收获良多,佩服、佩服。”

华安安低着头,心思还在棋局里,只是下意识地“嗯”了一声。

因为白棋的死活还没有结果,官员们还在指指画画地默算着。

桐城公子大声说:“棋局到此结束,方某输棋一子。”

众人包括费保定在内,都大吃一惊。一位官员问:“棋局尚未结束,方公子何出此言?”

桐城公子淡定地说:“棋局到此已无变化,进行到底,方某定然输掉一子。华兄弟可认同否?”

华安安的强大棋力,给桐城公子心里带来巨大的冲击。此刻,他的自称和对华安安的称呼都改了。依他的习惯,他只对踏脚石自称“吾”。

华安安抬起头,怔了半天,思维才回到现实世界。桐城公子微笑着又重复一遍自己的话。华安安木然地说:“是的,白棋要输一子。”

众人都赞叹:“这才是真正的高手啊,棋局尚未结束,已经知道输赢几子。古时的先贤怕也不过如此。”

费保定擦去额头的汗,望着疲惫不堪的华安安,仿佛看到一株金光灿灿的摇钱树。他心中暗喜,这小子果然脱胎换骨,不同凡响。这回又有得赚了。

华安安对桐城公子说:“我自出道以来,从没遇见过像公子这样思路深远、妙手迭出的高手。华某今天学了好多妙手。”

桐城公子小心地环视周围的大臣们,看到自己输棋并没有影响到自己在他们心目中光辉形象,反而因为翩翩风度还增加了几许光彩。

他转过来,钦佩地对华安安说:“论起华兄弟的实力,十足是一位国手。棋风刚正无邪,力大无穷,犹如泰山压顶之势,根本无人可挡。当今棋坛,又多一位新锐矣。我看贤弟的棋艺,足可以和施定庵相比肩,真乃棋坛一大幸事。”

华安安谦虚几句,谢绝了桐城公子的晚宴,和费保定返回城里。

走在路上,华安安感觉自己对棋的理解又取得一次飞跃性突破。天,澄净的蓝天,被他快速增高的身躯撞开一个窟窿。他的视野,已经与白云平行。他可以傲视万物,无拘无束地呼吸这域外的清新空气,畅快极了。

对桐城公子的这局棋,他胸怀整个棋盘,纷繁复杂头绪众多的棋局,在他眼中如同俯掌观纹,纹理清晰、纤毫毕现。这是他的世界,他的领域,他就是这斗尺方圆的主宰。他就是展翅的鲲鹏,上天入地自由驰骋,可以扇动巨翅,在海面上兴风作浪,摧毁一切不顺眼的巨帆。

这次对局,使他压抑了二十年的才能得到一次酣畅淋漓的发挥。渴望遇见高手、征服高手的心理得到了极大的满足。

所谓大局观,所谓掌控大局,是视野高度和攻杀力量的整体体现。他以前赖以制胜的大局观,不过是鸭鸭学步,是从教练和书本上学来的刻板的规则和条例。尽管他也学得像模像样,但更像是一只无法掌控自己命运的木偶,从没有像今天这样拥有自主的、强劲的生命活力,可以随心所欲操控胜负于指掌之间的自由和王霸之气。从现在开始,他成为这个年代少数几个达到这种境界的人之一。

华安豪情满怀,他看人的目光也随之改变,不再是单纯、平和,而是充满了自信心和洞察力。

回北京城的路上,费保定觉着华安安走路姿势有点怪异,像螃蟹一样是横着走的。他伟岸的身躯,迎着夕阳,身后拖出长长一道阴影。

费保定心中一凛,这哪是自己熟悉的毛头小子?这分明是一代宗师的派头啊!

第一时间更新《当湖十局》最新章节。

相关阅读

白豆

董立勃

东游记

无垢道人

偏执迷恋

雾下菘

宫锁珠帘

于正